省委、省政府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铜川创新发展、突破发展的重大契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召开后,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刘国中书记、赵一德省长讲话精神和胡衡华副书记来铜专题调研指示要求,紧扣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建立了产业链、创新链责任关联机制,以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为抓手,将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责任分解压实,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一体化推进机制。成立了“秦创原”铜川创新谷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依托创新港平台,推进资源共享,推动校地合作。铜川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组织机构和工作专班正在筹建,常态化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
与西安交大、西咸新区开展交流合作共建飞地科创中心(“秦创原”铜川创新谷),3月12日,铜川市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初步签订了《人才合作战略协议》、《共建飞地科创中心协议》,铜川创新谷初步建成运营;3月16日,省委书记刘国中调研中国西部创新港对铜川创新谷前期各项工作给予了肯定;4月8日,铜川市政府在西安交通大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启动大会上与校方签署了《深化全面战略协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确定将若干校办企业划转到铜川市高新产业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秦创原”铜川创新谷作为创新发展的综合平台,是新旧动能融合与转化的体系化工程,依托陕西科教资源优势和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优势,大力实施名校、名院、名企共建工程,推动“政产学研金”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公司孵化,搭建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桥梁纽带,推进“两链”深层次地融合,构建“‘秦创原’铜川创新谷+铜川产业技术探讨研究院”的秦创原铜川模式(“秦创原”铜川创新谷+N个飞地园区+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N个产业基地),西安建设占地85亩的飞地园区和2万平米的科创基地,铜川八大产业园区承载产业转移,铜川以协同创新的力量,为老工业嫁接新技术、老资源孕育新产业、老故事赋予新体验、新科技催生新动能,“秦创原”铜川创新谷2021年3月初步挂牌运营,截止目前,已引进西安交大康桥实业有限公司、西安西交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咸新区创新港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企业52家。
深入实施“1155”工程,加快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打造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的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前沿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产业孵化。截至目前,空间科技、卫星大数据等11家专业研究院已相继入驻,已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航天科工、中电科等多家高校院所组建战略合作产业联盟,引进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两院院士(3名)在内的各类高品质人才263人,取得或引进知识产权372项,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做优“关中建设、铜川增材”,做强“研发孵化、落地转化”。
(一)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方面。深化科技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设立2亿元的铜川高新科技成果创业投资基金(首期到位资金5000万元),健全适应研发、创业、转化的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体系。深度拓展西交大、西安邮电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由诺贝尔奖获得者谢赫特曼教授和西安理工大学徐春杰教授团队研发的3D打印镁合金材料制作工艺技术已在铜实现产业化;由西安交通大学徐卓、王宏兴、赵玉清等教授团队研发的反铁电高端多层陶瓷电容器、金刚石超宽禁带半导体单晶材料及5G复合器件产业化、离子束非晶碳基镀膜装备制造等高新科技成果已在铜完成落地转化公司注册,并制定了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实现了“出成果”与“用成果”有机统一。此外,与西安邮电大学合作共建的铜川光电子集成研究院及产业化基地项目正有序推进,在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西邮集成电路学院”事宜正积极对接。
(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方面。积极地推进航天科技、光电子集成、新材料等方向产业链研究和招商,在第五届丝博会期间,成功举办了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转型”为主题的铜川航天科技产业推介会,经前期充分对接,成功签约项目28个,涉及金额96.2亿元,与国内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航天科技产业集群。以商业航天为主的航天科技产业集群,发挥园区地理条件、空气质量和电磁环境等优势,以商业航天测控网为核心,深化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210所、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6家院地高校合作,全力推进卫星生产基地、智星空间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研产、铜川火箭发射场建设、大中型无人机检测试飞机的、航天科技中心等项目建设,初步形成集卫星研产、组网、测控、应用及航天动力、航空航天装备为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链,集聚了星邑空间、深蓝航天、灵动飞天、星宇航泰等31家航天科技公司,转换科技成果60余项,被省委军民融合办公室授予“陕西航天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
数字化的经济产业集群。以数字化的经济核心制造、电商物流、数字化的经济新基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为主的数字化的经济产业集群,紧扣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主线,联手“数字化的经济合伙人”京东,打造京东智联云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的“西安交通大学铜川物联网绿色发展研究院”,已完成了五项科研成果的转化,研发86种产品。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铜川)飞地园区,于2019年11月投入试运营,目前入驻企业累计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常驻创业人数40多人,累计带动就业67人,创建完成后将成为铜川数字化的经济板块的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公司孵化器平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高端航汽铝与半导体产业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瞄准国际前沿技术,以打造西北最大的高端航空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为目标,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高端铝锂合金、铝镁合金、连续碳纤维智能化热塑性复合材料研制生产,引进天众新型材料产业园、隽美耀华科技产业园、融达铝合金新材料、西理华铸产业基地、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项目,高端铝业型材、预拉伸中厚板、铝锂合金、镁锂合金板材等生产线加快建设,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产业基地3D打印镁合金材料项目填补了我省3D打印镁合金材料制备、工艺及技术开发的空白,西理新材料华铸精工产业基地项目具备了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换代提供高端材料及高端零部件的能力。与西安邮电大学合作共建的铜川光电子集成研究院及产业化基地项目有序推进,已初步梳理产业化项目16个,待办公场地装潢改造后相关设备搬驻铜川,在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西邮集成电路学院”事宜正在进一步对接,依托“一院一所”模式,全力发展稀贵金属催化剂、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光电子集成产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凯立稀贵金属催化剂项目落地转化,与西安光机所、西北大学联合组建陕西省先进光学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澳威光电子应用技术产业园,引进澳威激光科技、陕西众创科技等光电芯片高科技企业,加快高性能激光器件和芯片、多层柔性线路板等产品开发生产,天健九方毫米波芯片将大范围的应用于航天、5G等领域。与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成立了铜川产业发展中心、陕西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陕西科技大学合作的“无石棉纤维硅酸钙板纤维选型与性能优化研究”和“蒸压釜乳化油废水处理剂研究”项目进展顺利。
高新陶瓷产业集群。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反铁电高端多层陶瓷电容器、金刚石超宽禁带半导体单晶材料及5G复合器件产业化、离子束非晶碳基镀膜装备制造项目,填补国内高端陶瓷粉体空白,利用金刚石半导体所生产的半导体器件将大范围的应用在军方的大功率雷达、5G通信领域。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的可发育生物陶瓷人工骨项目在铜建立CFDA认证实验室,配套建设院士工作站、展示区等,预计未来5到10年实现科创板上市。与河北科技大学、河北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合作开展的“纳米陶瓷节水新材料”项目,克服了工程陶瓷的不足,为代替工程陶瓷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中医药产业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药王孙思邈”品牌优势,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合作,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西北最大的中药饮片企业兴盛德公司为带动,加快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干细胞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挖掘《药王医方》在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等方面的独特疗效研究,加快濒危中药材组培繁育省级科研平台建设,从源头上为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研发提供保障,初步形成集绿色植提、中药饮片、健康医疗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天一秦昆中成药及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千禾制药植物前处理提取等中药生产项目有序推进,新丰禾制药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同研发的灯台叶总生物碱胶囊将填补国产植物药在呼吸系统用药领域的空白。
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集群。与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合作,以“陶瓷+文化”“陶瓷+旅游”“陶瓷+科技”等多种形式着力在耀州瓷的传承与创新上逐步发展,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停地改进革新,逐步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秦人村落景区建成运营,花溪谷创建为4A级景区,马咀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现代农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走上了高水平发展的路程。铜川市全面落实中省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打牢乡村振兴筑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构建果/畜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强苹果、樱桃等脱毒苗木组培和新砧木引育开发,积极探索移动果园设施栽培与果畜结合新模式、新业态,支撑引领以苹果、樱桃和生猪、肉/奶羊产业为代表的“3+X”特色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海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北农、英联等项目建成运营。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在铜建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铜川果树试验示范站、农业部国家农业科学试验铜川站、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生态土壤工程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共同研发的生物质绿色循环高效利用技术被中国科协列为2019年20个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之一。选育的旱地强筋小麦品种“铜麦6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实现了我市旱地小麦品种选育的新突破。
下一步,铜川将从打造铜川特色创新平台、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夯实重点产业链长制等五个方面持续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一)打造铜川特色创新平台。加大铜川创新谷建设力度,列支专项经费聘用一批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快设立2亿元的铜川创新谷专项基金,尽快建成飞地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和飞地经济园区。健全高新技术成果产出、转化和产业化机制,优化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产业综合平台,加快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铜川)研究院等专业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铜川特色的创新驱动平台。
(二)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按照《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制定《铜川市委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的通知》,并组建成立铜川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组织机构。
(三)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紧盯航天科技、光电子集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聚焦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大重点科技平台、重大科学技术项目和创新型科技公司招引,促进新兴起的产业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层次地融合,全力打造科学技术创新主阵地。加强与航天六院、四院等“国家队”资源对接,加速商业测运控等项目落地,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按照“产业高端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品多元化发展”思路,依托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布局高端铝锂合金、铝镁合金、纳米陶瓷节水新材料研制生产;依托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加快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铜川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园二期建设;依托铜川高新区加快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智能工业软件园建设。
(四)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抓手,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引进科技型创业团队,支持科学技术人员携成果创业。建立科学技术创新种子基金,用好铜川高新科技成果创业投资基金,对接国家新兴起的产业创投基金、国家和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促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强化招才引智机制创新,建立优秀科学技术人才奖励制度,着力构建中国西部创新港铜川工作平台飞地“人才池”。
(五)夯实重点产业链长制。聚焦以铝及铝合金、数字化的经济、航天科技、光电子、新型建材及先进陶瓷等新兴重点产业为抓手,严格贯彻落实“五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工程,加快引进落地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省委、省政府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铜川创新发展、突破发展的重大契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召开后,我市认真学习贯彻刘国中书记、赵一德省长讲话精神和胡衡华副书记来铜专题调研指示要求,紧扣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建立了产业链、创新链责任关联机制,以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为抓手,将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责任分解压实,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一体化推进机制。成立了“秦创原”铜川创新谷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依托创新港平台,推进资源共享,推动校地合作。铜川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组织机构和工作专班正在筹建,常态化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
与西安交大、西咸新区开展交流合作共建飞地科创中心(“秦创原”铜川创新谷),3月12日,铜川市政府与西安交通大学初步签订了《人才合作战略协议》、《共建飞地科创中心协议》,铜川创新谷初步建成运营;3月16日,省委书记刘国中调研中国西部创新港对铜川创新谷前期各项工作给予了肯定;4月8日,铜川市政府在西安交通大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启动大会上与校方签署了《深化全面战略协议》;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确定将若干校办企业划转到铜川市高新产业投资运营有限责任公司。
“秦创原”铜川创新谷作为创新发展的综合平台,是新旧动能融合与转化的体系化工程,依托陕西科教资源优势和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优势,大力实施名校、名院、名企共建工程,推动“政产学研金”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公司孵化,搭建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桥梁纽带,推进“两链”深层次地融合,构建“‘秦创原’铜川创新谷+铜川产业技术探讨研究院”的秦创原铜川模式(“秦创原”铜川创新谷+N个飞地园区+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N个产业基地),西安建设占地85亩的飞地园区和2万平米的科创基地,铜川八大产业园区承载产业转移,铜川以协同创新的力量,为老工业嫁接新技术、老资源孕育新产业、老故事赋予新体验、新科技催生新动能,“秦创原”铜川创新谷2021年3月初步挂牌运营,截止目前,已引进西安交大康桥实业有限公司、西安西交科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西咸新区创新港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陕西工业技术研究院等企业52家。
深入实施“1155”工程,加快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打造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的创新创业平台,开展前沿和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及产业孵化。截至目前,空间科技、卫星大数据等11家专业研究院已相继入驻,已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航天科工、中电科等多家高校院所组建战略合作产业联盟,引进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1名)、两院院士(3名)在内的各类高品质人才263人,取得或引进知识产权372项,做实“陕西制造、铜川配套”,做优“关中建设、铜川增材”,做强“研发孵化、落地转化”。
(一)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方面。深化科技金融理财产品和服务创新,设立2亿元的铜川高新科技成果创业投资基金(首期到位资金5000万元),健全适应研发、创业、转化的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体系。深度拓展西交大、西安邮电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由诺贝尔奖获得者谢赫特曼教授和西安理工大学徐春杰教授团队研发的3D打印镁合金材料制作工艺技术已在铜实现产业化;由西安交通大学徐卓、王宏兴、赵玉清等教授团队研发的反铁电高端多层陶瓷电容器、金刚石超宽禁带半导体单晶材料及5G复合器件产业化、离子束非晶碳基镀膜装备制造等高新科技成果已在铜完成落地转化公司注册,并制定了项目建设进度和资金使用计划,实现了“出成果”与“用成果”有机统一。此外,与西安邮电大学合作共建的铜川光电子集成研究院及产业化基地项目正有序推进,在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西邮集成电路学院”事宜正积极对接。
(二)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方面。积极地推进航天科技、光电子集成、新材料等方向产业链研究和招商,在第五届丝博会期间,成功举办了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转型”为主题的铜川航天科技产业推介会,经前期充分对接,成功签约项目28个,涉及金额96.2亿元,与国内多家行业领军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航天科技产业集群。以商业航天为主的航天科技产业集群,发挥园区地理条件、空气质量和电磁环境等优势,以商业航天测控网为核心,深化陕西省地质调查院、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210所、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16家院地高校合作,全力推进卫星生产基地、智星空间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研产、铜川火箭发射场建设、大中型无人机检测试飞机的、航天科技中心等项目建设,初步形成集卫星研产、组网、测控、应用及航天动力、航空航天装备为一体的商业航天产业链,集聚了星邑空间、深蓝航天、灵动飞天、星宇航泰等31家航天科技公司,转换科技成果60余项,被省委军民融合办公室授予“陕西航天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
数字化的经济产业集群。以数字化的经济核心制造、电商物流、数字化的经济新基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为主的数字化的经济产业集群,紧扣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主线,联手“数字化的经济合伙人”京东,打造京东智联云铜川数字经济产业园,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共建的“西安交通大学铜川物联网绿色发展研究院”,已完成了五项科研成果的转化,研发86种产品。与西北工业大学共建西北工业大学科技园(铜川)飞地园区,于2019年11月投入试运营,目前入驻企业累计拥有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2项。常驻创业人数40多人,累计带动就业67人,创建完成后将成为铜川数字化的经济板块的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公司孵化器平台。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高端航汽铝与半导体产业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瞄准国际前沿技术,以打造西北最大的高端航空合金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为目标,与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高端铝锂合金、铝镁合金、连续碳纤维智能化热塑性复合材料研制生产,引进天众新型材料产业园、隽美耀华科技产业园、融达铝合金新材料、西理华铸产业基地、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产业基地等项目,高端铝业型材、预拉伸中厚板、铝锂合金、镁锂合金板材等生产线加快建设,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产业基地3D打印镁合金材料项目填补了我省3D打印镁合金材料制备、工艺及技术开发的空白,西理新材料华铸精工产业基地项目具备了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升级换代提供高端材料及高端零部件的能力。与西安邮电大学合作共建的铜川光电子集成研究院及产业化基地项目有序推进,已初步梳理产业化项目16个,待办公场地装潢改造后相关设备搬驻铜川,在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成立“西邮集成电路学院”事宜正在进一步对接,依托“一院一所”模式,全力发展稀贵金属催化剂、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和光电子集成产业,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凯立稀贵金属催化剂项目落地转化,与西安光机所、西北大学联合组建陕西省先进光学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设澳威光电子应用技术产业园,引进澳威激光科技、陕西众创科技等光电芯片高科技企业,加快高性能激光器件和芯片、多层柔性线路板等产品开发生产,天健九方毫米波芯片将大范围的应用于航天、5G等领域。与中国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作成立了铜川产业发展中心、陕西石墨烯产业技术研究院,与陕西科技大学合作的“无石棉纤维硅酸钙板纤维选型与性能优化研究”和“蒸压釜乳化油废水处理剂研究”项目进展顺利。
高新陶瓷产业集群。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的反铁电高端多层陶瓷电容器、金刚石超宽禁带半导体单晶材料及5G复合器件产业化、离子束非晶碳基镀膜装备制造项目,填补国内高端陶瓷粉体空白,利用金刚石半导体所生产的半导体器件将大范围的应用在军方的大功率雷达、5G通信领域。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的可发育生物陶瓷人工骨项目在铜建立CFDA认证实验室,配套建设院士工作站、展示区等,预计未来5到10年实现科创板上市。与河北科技大学、河北水利科学研究院等合作开展的“纳米陶瓷节水新材料”项目,克服了工程陶瓷的不足,为代替工程陶瓷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以中医药产业为主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依托“药王孙思邈”品牌优势,与北京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合作,以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西北最大的中药饮片企业兴盛德公司为带动,加快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研究院干细胞重点实验室建设,开展挖掘《药王医方》在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等方面的独特疗效研究,加快濒危中药材组培繁育省级科研平台建设,从源头上为中药材种植、加工、流通、研发提供保障,初步形成集绿色植提、中药饮片、健康医疗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天一秦昆中成药及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千禾制药植物前处理提取等中药生产项目有序推进,新丰禾制药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同研发的灯台叶总生物碱胶囊将填补国产植物药在呼吸系统用药领域的空白。
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集群。与陕西科技大学、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合作,以“陶瓷+文化”“陶瓷+旅游”“陶瓷+科技”等多种形式着力在耀州瓷的传承与创新上逐步发展,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不停地改进革新,逐步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秦人村落景区建成运营,花溪谷创建为4A级景区,马咀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现代农业。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也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走上了高水平发展的路程。铜川市全面落实中省关于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引领,打牢乡村振兴筑基,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构建果/畜产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强苹果、樱桃等脱毒苗木组培和新砧木引育开发,积极探索移动果园设施栽培与果畜结合新模式、新业态,支撑引领以苹果、樱桃和生猪、肉/奶羊产业为代表的“3+X”特色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海升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北农、英联等项目建成运营。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在铜建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铜川果树试验示范站、农业部国家农业科学试验铜川站、陕西省“四主体一联合”生态土壤工程技术校企联合研究中心,共同研发的生物质绿色循环高效利用技术被中国科协列为2019年20个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之一。选育的旱地强筋小麦品种“铜麦6号”,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实现了我市旱地小麦品种选育的新突破。
下一步,铜川将从打造铜川特色创新平台、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夯实重点产业链长制等五个方面持续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一)打造铜川特色创新平台。加大铜川创新谷建设力度,列支专项经费聘用一批高层次管理人才;加快设立2亿元的铜川创新谷专项基金,尽快建成飞地科技产业创新平台和飞地经济园区。健全高新技术成果产出、转化和产业化机制,优化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产业综合平台,加快谢赫特曼诺贝尔奖新材料(铜川)研究院等专业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具有铜川特色的创新驱动平台。
(二)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按照《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制定《铜川市委铜川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的通知》,并组建成立铜川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工作组织机构。
(三)推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紧盯航天科技、光电子集成、新材料等产业集群,聚焦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加大重点科技平台、重大科学技术项目和创新型科技公司招引,促进新兴起的产业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层次地融合,全力打造科学技术创新主阵地。加强与航天六院、四院等“国家队”资源对接,加速商业测运控等项目落地,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按照“产业高端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品多元化发展”思路,依托董家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加快布局高端铝锂合金、铝镁合金、纳米陶瓷节水新材料研制生产;依托铜川新材料产业园区加快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园、铜川光电子集成电路产业园二期建设;依托铜川高新区加快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智能工业软件园建设。
(四)构建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抓手,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引进科技型创业团队,支持科学技术人员携成果创业。建立科学技术创新种子基金,用好铜川高新科技成果创业投资基金,对接国家新兴起的产业创投基金、国家和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促进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强化招才引智机制创新,建立优秀科学技术人才奖励制度,着力构建中国西部创新港铜川工作平台飞地“人才池”。
(五)夯实重点产业链长制。聚焦以铝及铝合金、数字化的经济、航天科技、光电子、新型建材及先进陶瓷等新兴重点产业为抓手,严格贯彻落实“五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工程,加快引进落地补链、延链、强链项目,以高质量项目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