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4年,鞍山钢铁同比压减锅炉蒸汽300吨/小时,释放煤气资源40万立方米/小时,小时多发电15万千瓦时,在钢铁“严冬”中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创造了供暖季两台CCPP机组满负荷运行等多项历史性突破,降低能源外购成本2.1亿元。今年1月份,环比压减锅炉蒸汽110吨/小时,释放煤气资源18万立方米/小时,小时多发电9万千瓦时,创效3720万元。
在一座焦炉检修、一座高炉临时停炉,并保证鞍山市余热供暖不受影响的情况下,鞍山钢铁在能源提效上取得这样的成绩,要得益于鞍山钢铁积极应对当前钢铁行业严峻形势,在“五型企业”建设中积极引导全体职工发扬斗争精神,转变思想观念,践行“算账文化”,通过全系统“找煤气”专项行动,创新工作方式,破除路径依赖,下活了提升系统能效这招“先手棋”。
据介绍,2023年冬季生产受高炉及焦炉煤气发生量不足,工业炉窑煤气单耗指标高、热轧等用户集中用量、冬季供热占用煤气资源等综合因素影响,12月份两台CCPP发电平均负荷率仅为49%,外购能源成本大幅升高。为扭转被动局面,鞍山钢铁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全系统“找煤气”专项行动,深挖能源潜力。
为应对当前严峻形势,鞍山钢铁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临时关停7号高炉,并对4号焦炉进行检修,导致燃气资源总量下降8%左右。“火力全开”尚不足以满足生产对煤气的需求,如今,一座高炉、一座焦炉同时停下来,势必会因燃料不足对发电机组稳定运行造成威胁。加之,冬季供暖也需要大量煤气消耗,这无疑对冬季生产带来非常大挑战。
“挑战就是机遇”“办法总比困难多”制造管理部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面对诸多坏因,鞍山钢铁不等不靠,背水一战。一方面,在“找煤气”专项行动中,通过“蒸汽—煤气—发电”系统耦合联动,围绕“调结构、控参数、降消耗、增回收、压管损”五个方面开展工作,想方设法降低煤气消耗,提高利用效率,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积极引导职工践行“算账文化”,发扬斗争精神,破除路径依赖,从每个生产的基本工艺及能源使用的细节入手,做到“既抱西瓜又捡芝麻”,在逆境中实现逆转。
在公司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的全力支持下,制造管理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对能源持续优化,通过对1700产线实施单加热炉运行,提高热装热送效率,满足生产需求,减少煤气消耗。对解冻库实施统一管理,优先使用余热解冻库,大大降低解冻库煤气消耗。深挖余热潜能,利用余热回收提效替代原有煤气使用,填补煤气资源空缺。采用余热替代煤气锅炉停运,压减锅炉蒸汽负荷180吨/小时。在计划排产、铁水保障、品种匹配方面优化生产节奏。烧结余热回收、炼铁热风炉自动烧炉,充分释放煤气资源。全员压缩蒸汽采暖,通过集中站所和停运非必要办公取暖的方式,压减取暖面积。
通过全公司上下的共同努力,煤气资源得到一定效果释放,截至目前,吨钢外购能源成本大幅度降低,吨钢耗新水指标持续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能源转换效率提升明显,高压CDQ发电、TRT发电稳定达行业标杆,制氧、制氢、制水系统效率均超设计值水平。
下一步,鞍山钢铁还将深入开展余热余能回收、能源系统提效工作,补齐北方钢厂冬季能源消耗的巨大短板,为鞍山钢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