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风雨如晦的旧中国,他们入伍干革命,用满腔热血捍卫神圣国土;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他们立志求学,用科学知识报效国家;他们是新中国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建设者。我校206名获颁“光荣在党50年”奖章的老党员们始终与时代同进步,和祖国共成长,把个人的成长史书写成一部听党话跟党走的奋斗史。
14岁参加地方抗日组织;15岁加入当地游击队,成为八路军一二〇师独立第一旅战士;16岁加入中国,参加齐会战斗、陈庄战斗;17岁参加百团大战;18岁守黄河;19岁参加南泥湾大生产运动……他是抗战的“娃娃兵”、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薛凤鸣。98岁的薛老戴上“光荣在党50年”奖章后,眼眸中满是自豪,激动地用那双写满岁月沧桑的手抚摸了一遍又一遍。
1923年12月,薛凤鸣出生于天津廊坊胜芳镇一户农家,但信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父母还是省吃俭用地让孩子读诗书、明事理。1937年日军攻占天津,在学堂老师的影响下,十余岁的薛凤鸣便参加了廊坊当地自发的武装抗日组织,开始了“打鬼子,救中国”的第一步。后来冀中军区成立了中国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游击第五路,他转而加入游击队。
“打仗不怕死,行军做模范,爱护老百姓。”忆及当年初归军队时的要求,薛老记忆犹新。谈及在游击队的抗日经历时,他感叹道:“我们连好枪都没几支,轻机枪就更别提了,而鬼子呢,武器精良。为此,我们吃了不少亏,牺牲了很多战友。”1938年5月,薛老正式成为一名八路军战士,隶属于八路军一二〇师独立第一旅,师长贺龙、旅长髙士一、副旅长王尚荣。次年6月,薛老在部队秘密入党,成为一名中国党员。薛老微笑着说:“刚入党的时候,不懂社会主义、,最高理想就是打日本鬼子,把他们赶出中国。”
由于薛老是那个时代少有的能识文断字的战士,上级先后调派其为通话员、技师排长、通信参谋、指导员、教导员、第一军政治部保卫处长等职。同时,薛老还曾先后在陈庄战斗、齐会歼灭战、百团大战等著名的战斗战役中英勇作战。
1939年8月,薛老跟随王震将军率领的359旅西渡黄河,到达绥德,保卫黄河西岸。“我们旅守在西岸,对岸的鬼子不敢渡黄河,就在对岸放炮乱轰,白天我们不睬他。到了晚上,我们就渡过黄河去炸敌人的大炮、碉堡,然后天亮前撤回来。”薛老继续兴奋地讲述道,“敌人很痛恨我们,又不敢渡河,头疼得要死!”1941年3月,359旅分批从绥德警备区开赴南泥湾。在这次垦荒屯田中,他不仅干农活,还要兼顾自己在部队的工作。日军投降后,薛老随部队离开陕甘宁边区一直打到内蒙的卓资山、包头,后因胡宗南部进犯延安,又随部队返回陕甘宁边区作战,收复圣地延安。朝鲜战争爆发后,薛老于1952年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并在战争结束后帮助朝鲜人民进行战后建设,直至1958年随最后一批志愿军回国。
随着各类战事的结束,薛老于1960年3月转业,先后在南京邮电学院、南京林学院任职。1981年,薛老调任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1983年任顾问(正厅级)、1985年离休。历经战争的硝烟洗礼,离休后的薛老淡定祥和地安度晚年。“他呀,每天都在网上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薛老的老伴在一旁补充道。“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和平年代更不能忘记历史呀!”薛老说道。
让混凝土工程如磐石之固、柱石之坚,保证重大基础设施使用期达100年以上;让材料学科风清气正、后继有人……92岁高龄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不仅关注着自然科学前沿知识,还关注着社会科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关心着青年师生的成长,一辈子都在诠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终身”的铮铮誓言。
混凝土工程涉及国家重大的诸如发电站、水电站、飞机场等大型工程,一旦毁坏将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和严重的后果。早在20世纪50年代读研究生期间,唐明述就在从事混凝土碱集料反应课题的研究。为了达到预防和治愈对水泥混凝土产生破坏作用的“恶性病”,他整天“泡”在实验室内,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也顶着“白专道路”压力,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沉浸在一般人看来单调乏味的压蒸、制片、显微观察等反复的工作之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所创建的砂石碱活性快速鉴定法深受国际学术界和工程界的重视,被命名为“中国压蒸快速法”,被我国和法国列为国家标准,并被多国试验和使用,已应用于三峡工程和小浪底工程等重大工程领域。20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了国际专家高度赞赏的碱集料反应新分类法。
鞠躬尽瘁为学生,一腔热血育桃李。唐明述当选院士后,不顾耄耋高龄,连续15年,以生动的国学故事和身边的例子为素材,以深厚的国学积淀亲自撰写讲话稿,坚持不懈地在新生开学典礼上与学生对话,为他们上好“第一课”。
他甘做铺路石,数十年来,共培养了18名硕士研究生、30名博士研究生和1名博士后,所培养的研究生和青年教师有的成了国外知名专家,有的成了国内大型工程的技术总负责人,更多的成为水泥化学方面的专家。他常对青年科研人员说:“我们搞研究,不是为研究而研究,而要面向国家的重大需求,面向国际学术前沿。”在他的倡导和帮助下,材料学院许多中青年教师在用研究成果为重大工程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不要‘等、靠、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做下去。” 提及导师对自己的影响,校现代分析中心常务副主任、材料学院吕忆农教授说唐老师这句挂在嘴边的话已深深地刻在了他的骨子里。吕忆农回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科研条件极端艰苦,很多实验用的压蒸釜都是唐老师在垃圾堆里翻出来的,实验用的0.03毫米以下的片子也是唐老师自己“上阵”磨出来的。“磨片磨到手指出血也不会停止,这是唐老师的治学作风。”
在唐院士的影响和指引下,留校任教的吕忆农开始了电子显微分析研究,该研究能更好地辨析碱集料等材料的微结构,提升材料性能。早在20世纪80年代,那时学校还没有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吕忆农就跑到五十五所借用。1985年学校有条件购置了第一台进口电子显微镜后,他便带着学生去南大、中科院“充电”补充学习数学和物理等学科知识,以更好地使用仪器。后来,投放新显微镜后,在日本深造的吕忆农因为老师的召唤,放弃了还有一年即可申请的博士学位,回国开始了电子显微分析研究。2004年,成为博导后的民盟成员吕忆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12月13日,空中响着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防空警报,我在宣誓入党。”
在校现代分析中心,10米高的电子显微镜装置“孤零零”地在“标配”实验室里不停运作着,吕忆农和小组成员也在自己那个并不“热门”的领地中默默耕耘着,时常会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课题组的刘云飞老师从硕士到博士一直跟着吕老师做电子显微分析,作为硕士生导师的他,常常会听到学生的抱怨,“研究不热门,多是做公共服务性工作,为他人作‘嫁衣’,难出科研成果。”这时,他总会想起唐院士和吕老师的教诲,“唐院士要求科学技术人员始终要把发现和解决工程中的科学问题放在首位,不要将经济利益作为追求的目标。吕老师更是将这几台仪器视为宝贝,将能为全校科研做支撑服务视为荣耀。”
“不干永远没成果,干了或许会有成果,果子结在别人身上也是好的。”刘云飞一直牢记着导师吕忆农的教导,“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2006年,刘云飞坚定地加入中国,并誓言与导师、师祖一样,“用全部的爱与责任,为国为党培育桃李”。
没有一枪一弹,只靠一笔一纸,他们的斗争不见刀与血,却闻鼓角争鸣,可召“千军万马”。他们用辛辣的文字,抨击错误的言论,用激昂的文字,唤醒不屈的斗争。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图书馆副主任陈超,自称20岁入伍时办的是“小报”,却着实用一笔一画、一章一印燃起了前线战士的斗志。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宣传部部长赵立华,即便结束了在部队十几年的宣传工作,仍坚持在不惑之年执笔抨击社会中的错误认识。
1962年,在淮阴师范专科学校读书的赵立华因表现突出被发展为中文系四个班里仅有的两名学生党员之一。同年,毕业时恰逢国家第一次招募大学生入伍,刚刚入党不久的赵立华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是党员,党员不上谁上。”赵立华的哥哥做过地下党,他也一直以哥哥为榜样,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入伍,放弃了“毕业做文职拿工资”的安逸生活。
被省军区挑中的赵立华,跟随下属部队在盱眙大山区打山洞作军区指挥部。做了3年义务兵后,赵立华被军区提干,在机关宣传股工作,主要负责全省民兵的宣传工作。“当时蒋介石叫嚣,我们从始至终在宣传‘人民战争思想’,时刻在为战争做好动员和宣传教育工作。”虽然最后没有动一枪一杆,但充分的宣传教育工作为成立不久的新生政权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后来,由于工作需要,赵立华先后被调至南京政治学院和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工作,继续做新闻宣传。80年代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初期,流行所谓的“市场经济十大精英”,赵立华潜心研究后发现,这些所谓的“精英”丢掉了“社会主义”的帽子,并非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时已不想动笔的赵立华,深觉“笔还是不能丢”,陆续写了一系列相关批判文章,也正因为这些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研究,他被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类专家代表编入《中国专家大辞典》(第十卷)。
当笔者代表组织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交至老人家手中时,赵老满心欢喜,高兴地说了一遍又一遍:“我又有了一件传家宝了!《中国专家大辞典》(第十卷)收录了我的名字和事迹简介,是我的传家宝,这下我又有了一份精神财富,我得好好珍藏着。”
97岁高龄的陈超老先生口齿已经不清,他的话常常要经过女儿的转述,笔者方能听懂,但是有两句话笔者听得真真切切,一句是“参加抗日”,一句是“追求真理”。
“参加抗日”是陈老最朴素的入伍动机。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后战略反攻阶段,20岁的陈超果断参军入伍,在新四军三师十旅文工团做了5年文化教员。其间,他曾在十二纵队103团办报纸《叶挺战士》。初中还没读完的陈超,凭借仅有的识字量,边做边学,一个人站成了多个岗:编写、刻写、印刷、发行。他谦虚地说自己做的是“小报”,但一篇篇前线战事报道和一件件好人好事,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官兵,有力保障了人民军队政治任务的顺利完成。
“追求真理”是陈老最单纯的入党动机。1945年经介绍人介绍,陈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入党75年以来,陈超从始至终坚持“哪里需要去哪里”,坚定地跟党走。1947年解放济南前夕,陈超身体抱恙,生病住院,仍坚持跟着流动的医院南下。后来,因军队管理需要,他被调至拥军管理局做组织干事。大军过江后,1952年底,苏北人民行政公署与苏南人民行政公署合并组建成江苏省人民政府,因人才教育培训需要,他又先后被调至苏北行政干部学校、南京农林学院、南京药学院工作;1962年,为了支援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设,陈超被调至于此筹备组建图书馆,这一做便是20年。
“七一”前夕,学校全体党员校领导分别走访慰问了离退休老党员代表、生病休养老党员代表,并为党龄超过50年的老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在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暨学习贯彻习“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上,“光荣在党50年”老党员代表接受学生党员献花: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100年是从苦难中走来,历经伟大斗争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今天收看了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实况直播后,我感慨良多。
学习习“七一”重要讲话,我深刻感悟一个伟大真理:“没有中国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百年党史记录着无数人用鲜血、汗水乃至生命从一次次千难万险中走向胜利的史实,写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壮丽的篇章。从上海石库门到北京,从 “一穷二白”到变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历史性跨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现出独特优势……我们深刻体会到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实现民族解放、国家振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奋斗史,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学习习“七一”重要讲话,我深刻感悟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作为的初心使命是人钢铁意志的源泉。百年党史是一部理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宗旨意识坚强的生动教材。无数先烈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大无畏精神,“两弹一星”英雄们“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无私奉献精神;民主革命时期的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精神、交大西迁精神,改革开放后的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和抗疫精神等都是无数人创造的伟大精神财富。这些精神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与影响力,我们肯定要赓续红色精神血脉,感悟人初心使命。
学习习“七一”重要讲话,我深刻感悟伟大中国梦是激发我们前行的动力。习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就一定要遵循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悟其思想精髓和丰富内容;实现伟大梦想就一定要进行伟大斗争,有效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重大挑战,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伟大梦想就必须深入推动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需要全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自我革命的精神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把党建设成为推进伟大事业的坚强核心。
我出生在旧社会成长在新中国,今年已85岁了,1955年3月加入中国,是党的教育与培养,让我由一个懵懂的农家孩子成长为大学教师和党员干部。我的一生经历了伟大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既艰辛苦难又辉煌迭出的全过程,千言万语汇成一句线年”。
我从在这个学校读书、留校工作直到退休至今,参与并见证了学校建设与发展,对学校的一草一木充满着深厚感情。今天学校取得的成就是校党委坚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上级党委的决策以及师生员工一起努力的结果。作为南工大人,我为学校发展壮大感到由衷的高兴与自豪。
我从入党的第一天起就是党的人,听党话、跟党走、为党做事是我一生最大的光荣。虽然我已退出工作岗位,但员的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和党员义务永远在岗,当是“耄耋奋蹄、永葆初心”,在学校承担的“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中,配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建言献策、发挥余热,发挥好一个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做一名合格的员。
今天上午,我收看了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大会,学习了习重要讲话,感触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体会就是——思想就是力量。
思想就是力量,100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改革开放40多年、新中国成立70多年、中国成立100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无论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还是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论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是应对美国的霸凌主义、维护国家安全和核心利益,特别是取得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斗争的重大战略成果,无不彰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磅礴伟力。
今年,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学习党史,坚定理想信念。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启示人,能够让我们认清历史方位,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的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每一名员都应该以党史为镜,牢记肩膀上的使命,担当起自己的责任,奉献出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散发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
我们高龄党员年事已高,但我们仍旧是要不忘初心,自觉地努力学习党史,逐步的提升政治觉悟,跟上时代的步伐,做坚定的者。
学习党史对年轻党员特别的重要。我受聘组织部的兼职组织员十余年,每年与数十名新党员谈话。他们年轻有朝气,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有心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但是其中也有部分预备党员政治上不是很成熟,把入党看成是政治荣誉,没有真正认识到肩负的责任,更没意识到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准备,若遇到复杂的环境,就很可能出问题。所以,我们党发展这么大、这么快,加强年轻党员的教育培养很重要。让他们在党史学习中强化使命担当,勇挑重担,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挑战,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